超100%的增速,近9亿元的GMV,大单品“糙米水”破4亿……2023年,成立五年的Bio-MESO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肌活仍在高速增长。
“这样的成绩再说不满意,那就有点‘凡尔赛’了。
”Bio-MESO肌活事业部总经理温喜明直爽地分享了他对于上一年度品牌业绩的肯定,并将此归因为“笨办法”——“结硬寨,打呆仗”。
清末“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曾国藩提出“结硬寨,打呆仗”战略,将进攻转变为防守,不走捷径、不取巧,不与太平军硬碰硬,有时间就挖战壕,扩大阵地,积攒优势。
耗时十三年,曾国藩带领的军队最终取得了胜利。
由此,“结硬寨,打呆仗”成为了以慢为快、以守为攻的代名词,这也正是Bio-MESO肌活生长的缩影。
2018年诞生,凭借着大单品“糙米水”和以“糙米”为核心,特征鲜明的产品矩阵,Bio-MESO肌活一步步抢占消费者心智。
1、做更细分赛道的首选品牌
“最开始做Bio-MESO肌活的时候,说实话,我不太了解消费者。
”从B端生物、医美赛道切入护肤品赛道之初,温喜明直言自己是门外汉。
但凭借着多年做医美产品的经验,他认为,让活性成分直达皮肤深层,有真正的功效,不仅是医美消费者需要的,也是普通消费者护肤时的需求。
基于此,Bio-MESO肌活从成立之初就瞄准了成分党,推出主打活性成分的精华产品。
成立首年,品牌销售额就突破亿元。
但彼时,美妆市场上同质化竞争激烈,同类型产品很快涌现。
温喜明发现,它们竞争的不是产品,而是价格、机制、“讲故事”的能力。
这样的竞争,显然不是良性的。
Bio-MESO肌活开始了新的思考:如何打造品牌的竞争壁垒,而非随波逐流?
答案是为Bio-MESO肌活寻求新定位——“专注油皮,专研发酵”。
“新品牌转型风险巨大,一旦失败了,前面辛苦打下的基础就没有了,也很难有未来。
”回看当年转型的惊险,温喜明感叹,做护肤品品牌就像风浪中的小船,“不翻船”至关重要。
转型后,为了摆脱了同质化竞争的“泥淖”,Bio-MESO肌活在赛道选择和原料、技术上走出差异化的步伐。
首先,是切入更精细化的赛道。
赛道选择上,Bio-MESO肌活锚定年轻油皮用户。
温喜明介绍,定位油皮有两方面考虑,一是18-24岁的年轻人,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情绪压力让他们肌肤更易出油,油皮产品有市场需求;二是彼时市场上并没有特别鲜明、专注油皮的护肤品,这还是个空白市场。
因此,Bio-MESO肌活要做的,就是成为油皮消费者的护肤首选,让这个理念渗透到消费者心中。
赛道明确后,再构建研发技术与原料壁垒,以满足赛道需求。
“华熙生物具备原料生产能力,生物活性原料可自行研发,护肤品供应链也是自己的生产线,这能给消费者很强的安全感。
”以华熙生物为背书,Bio-MESO肌活也搭建起了较强的供应链基础。
同时,华熙生物也有生物科技底蕴。
“所谓底蕴,指的是在生物发酵这一领域有深厚的积累,并且持续耕耘。
”温喜明表示,Bio-MESO肌活主打的是用发酵技术带来更好的油皮护肤方案,而发酵技术也是华熙生物二十多年一直加码投入的生物技术。
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排名中,华熙生物位列“中国发酵行业十强企业”,其在“微生物发酵”领域的底蕴业可见一斑,这也让Bio-MESO肌活站在了更高的起跑线。
除此之外,华熙生物也花了大量时间自研原料,研究时间贯穿5年甚至10年。
以玻尿酸这类生物发酵原料为例,即使原料上市,做成产品了,华熙生物也仍持续研究。
“如通过母公司的技术赋能,肌活的发酵成分,就搭载了公司高通路智能筛选平台,在高效能筛选匹配菌群、让菌群找到最优发酵环境两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也因此,在生物活性物选择和发酵技术上,Bio-MESO肌活得以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
具体而言, Bio-MESO肌活在经过反复尝试多种米类底物后,最终选择富含氨基酸以及维生素等活性物质、营养价值远大于精米的东北糙米;在菌种上,其严选了CF-37,搭配仿生多重发酵工艺,让产品更适合年轻油性肌肤;而在发酵环境及发酵条件的控制上,Bio-MESO肌活通过对不同时段对温度、湿度、压力度等多重发酵环境的把控,也提高了发酵产物浓度、活性成分的转化率。
2018年,Bio-MESO肌活糙米水横空出世,从此开启大单品时代。
“如果产品真的打磨的好,消费者用了之后是很难忘记的。
”
华熙生物2022年财报显示,Bio-MESO肌活糙米焕活精华水是品牌第一个年收入(含税)过4亿元单品,这标志着Bio-MESO肌活成长天花板被进一步打开,用户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而华熙生物从科技力出发打造产品力,塑造品牌力的逻辑闭环也得到市场认同。
2、糙米水为何备受用户追捧
首先是产品在成分里过滤了了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产物、石榴提取物,换成了大豆发酵产物提取物,并增加到四种玻尿酸。
而玻尿酸是华熙生物的头牌产品,具备十分显著的保湿功效。
产品的添加成分足够好,用户抹到脸上的体感越直接,自然就能获得认可。
其次,则是华熙生物的仿生多重发酵技术,华熙生物称这是以人体咀嚼食物并吸收消化其中营养过程为灵感研发出来的发酵技术。
技术是否真的有革新,我们不清楚,但看见有酵母菌及大米发酵产物滤液,足以证明这并不是新型高端生产技术,而是更换了产品原料。
生产过程想必与神仙水的关键成分没有差别。
通过糙米水的爆款经历,可以看出,专心研发化工原料的生产技术,加上一点点创新,就足够拿出受市场追捧的产品。
而想要做到产品涂在用户脸上有最好的感知,最重要的是保证原料的纯度与精度,糙米水靠高质量的玻尿酸达到了让用户满意的效果,各大厂家完全可以专供产品线一个原料的纯度提升。
功效竞技进入下半场,中国成分终于登场了。
当中国成分注入新的科技内涵时,也预示着本土企业在经历了跟随国际大牌,模仿复制、技术替代的发展阶段后,真正开始走向自主创新的造“芯”之路。
3、科技是中国成分破圈的永恒常量
无论是来自于国际巨头的竞争压力、化妆品新法规的引导和鼓励创新,还是消费者端“成分党”“功效党”的倒逼,都促使中国美妆产业的科研竞赛升温,对自主成分的研究上升到战略高度。
去年,在研发投入方面,贝泰妮研发投入增长131.6%,达2.78亿元;华熙生物投入3.88亿元,增长36.52%;上美股份为1.11亿元,研发占比也达到4.1%……虽然珀莱雅尚未正式公布2022年全年业绩,但其去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也同比增加。
整体上,本土上市美妆企业普遍都在加码研发,夯实根基。
就在近日,逸仙电商再度与中山大学携手,在广州设立“中山大学-逸仙电商科研发展基金”,意在深化产学研合作。
在此之前,逸仙电商已掌握了舒胺修H、肤源修TransHealer等独家成分。
与此同时,非上市公司、新锐品牌也将研发放在了第一位,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环亚集团聘任欧莱雅北美研发中心前首席科学家潘志;去年,三位分别有数十年研发经验的资深科学家加入新锐护肤品牌PMPM母公司……
此外,根据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数据,截止发稿已有59个新原料完成备案,化学原料和生物技术原料最多;国内企业申报的数量位居第一。
59个新原料中皮肤保护剂、保湿剂、抗氧化剂占比前三,且燕窝酸、NMN等新原料均已有本土品牌在使用。
新原料、中国成分成为本土品牌与国际大牌争夺功效市场的利器。
据公开数据,2022年双11期间,蕴含了喜默因的自然堂小紫瓶第五代累计售出23万瓶;BM肌活糙米水销售额已超4亿,是品牌建构“油皮护肤第一品牌”心智的关键因子;林清轩以“清轩萃”为核心,也已将山茶花修护精华油升级到第四代。
成分是开启功效大门的钥匙,而独家成分的意义更在于,实现大单品的升级迭代,从而形成品牌差异化的竞争力,并融为品牌文化的一部分。
4、迎接国货品牌的黄金时代
成分/原料之于化妆品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也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化妆品。
由此,业内一致认同,原料是化妆品产业链的核心,独家原料、成分的创新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
伽蓝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郑春颖就曾指出,中国企业要打造自己的产业之芯,这样才能越做越好,而不仅是做大做快。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陈少军也曾呼吁,希望行业以研发为基础,以功效为突破,以科技为引领,抓住行业由量变到质变的机遇。
每一次行业震荡,都是蓄力建设的关键窗口期。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成分不会是一阵短暂的风潮,而是本土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品牌的重要基石。
本文链接:http://www.fyepb.cn/news/news/229780.html 免责声明:此条信息由编辑或作者发布在环保设备网站,内容中涉及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此商家承担,请自行识别内容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