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渭南市南湖公园项目建设工地,只见车辆在机器轰鸣中穿梭于工地,工人们汗水流满面颊。这座总用地面积约65.9万平方米、水面约15.2万平方米的公园,不久将从蓝图变为现实,而渭南市民又多了一个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渭河穿城而过,支流横贯境内,渭南并不缺水,只是水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方面都造成制约。面对这一现实,渭南市从“柔性治水”大局出发,通过打造秦东水系,实现水从城中绕、人在景中游,着力让群众过上美好生活。
渭南市在现有水资源基础上通过自然水道修复、人工水道连接,建起纵横成网、河湖连通、渠库相通、湿地成片、湖泊镶嵌、绿树成荫的生态格局;形成多线连通、多层循环、生态健康的柔性水网体系;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河湖、湿地、滩涂等生态系统稳定和生态服务功能。
在城市水系建设上,渭南充分发掘自然、历史、人文多要素,突出“空间均衡、优化配置、生态改善、产业发展”的理念,以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快引水入城,建立堤防、滩涂公园,形成水绕城郭、城水相依的水面景观和亲水活水城市景观,进一步美化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品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渭南每个自然村基本都建有一到两处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涝池,但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涝池人畜用水功能逐步消失,数量锐减。渭南市提出建设秦东水乡时,将恢复和建设农村涝池、实现留水在村作为重要内容。为此,渭南市各级水利部门加大投入,对原来的涝池进行了清淤、扩大和修复,使重建的涝池不仅具有蓄排水功能,还和周边的休闲广场、人行步道、草皮护坡、文化墙、观景亭等设施,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景观。
渭南市涝池建设遵循能恢复蓄水排涝、能修复自然生态、能联通区域水系、能惠及民生需求、能传承历史人文、能持续安全管护等思路,实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关中水系联调联通联控建设等相结合,让每一个涝池既能满足乡村防洪排涝、保塬固沟的需要,又能满足老百姓文化生活、生态旅游的需求。
此外,渭南在水系建设上加快水利风景区建设,重点打造了合阳洽川湿地、大荔同州湖、澄城西河景区、白水林皋湖、华山水镇等一大批水清景美、亲水性强、文化深厚、社会知名度高的精品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