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转千回,共享充电宝发展不易,海外市场能否成第二赛道?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6-16 08:54
近年来,共享经济在国内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即使在OFO上亿押金未退的行业阴影下,依然涌现出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等新生共享力量。一边是外界对共享经济的质.........

近年来,共享经济在国内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即使在OFO上亿押金未退的行业阴影下,依然涌现出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等新生共享力量。

一边是外界对共享经济的质疑和揣测,一边是共享企业融资上市的消息递来。

在一片负面声音中,共享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充电宝更是冲出了一条血路,化身闹市街头的“长期住户”。


如今,人们在一二线城市走10米就能找到一个共享充电基站,一条街道上至少会出现三个共享充电宝品牌,国内市场俨然卷的不行。


就在国内市场充分饱和的背景下,一些品牌盯上了尚余空白的海外市场。

近年来新老品牌齐上阵,纷纷布局海外共享业务。


回溯成长轨迹,百转千回
其实,发展至今,共享充电宝行业经历了从爆发到沉寂,再到重现曙光的过程,且在每一个成长阶段都避免不了争议。



遥想当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在起步阶段,可没少受到嘲讽。

因为在大众的认知中,充电宝价格不贵且随身即可携带,没有理由花钱在外面租用所谓的共享充电宝。

的确,当年新生的共享充电宝,看起来并不像共享单车等有着清晰可见的商业模式。

比如在2017年5月4日,街电获得聚美优品3个亿的融资后,王思聪就在朋友圈嘲讽,“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屎,立帖为证。

”但就是在这样的舆论下,共享充电宝硬生生地杀出一条血路,成为共享经济的代表,并与随后发展势头回落的共享单车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发展元年”后,该行业迅速迈上快车道。


通过以信用免押逐渐取代押金租赁、践行全场景布局战略等,共享充电宝行业在2019年全面爆发——整体用户规模超2亿人,且大部分共享充电宝企业实现盈利。

但在2019年8月,几乎所有共享充电宝企业不约而同地低调涨价,从1元/小时上涨到2-3元/小时,机场、景区等场所更是动辄7、8元/小时,有网友对此吐槽,“这是韭菜养熟了到该收割的时候了。

”这也对后面共享充电宝行业遭遇口诛笔伐,埋下了隐患。


而在2020年疫情出现后,共享充电宝行业则进入了沉寂阶段。


原因很简单,疫情之下依赖线下消费的共享充电宝行业遭受重创。

当时共享充电宝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是,流量断崖式下跌,收入锐减,但人力、运营等方面的成本还要继续支出。


为了生存下去,不少共享充电宝企业的选择是一边维持高价位,一边动起了“小心思”。


在这一阶段,众多让人瞠目结舌的“花式操作”频繁上演。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2020年12月,网安局发布了一则重要提醒:警惕身边的共享充电宝陷阱。

网安局表示,消费者常用的共享充电宝可能被植入木马程序,一旦插入手机,可能就会盗取个人隐私信息,包括通讯录、照片、视频等。

这也意味着,部分共享充电宝企业不满足于出租充电宝来盈利的商业模式,还将目标对准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想赚更多“灰色收入”。

当时不少人认为,在涨价大背景下,部分共享充电宝还植入木马,已经在让这一行业滑向深渊。

而在疫情过后,共享充电宝行业算是度过生存危机,在不看好的情况下强势复苏。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结合2023年初全国各地强劲的消费复苏态势,艾瑞预计未来共享充电宝行业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且随着人们移动充电需求的不断增长,该行业将会迎来新一轮增长。

从当下的市场情况看,共享充电宝行业遇到了难得的机遇。

除了餐饮、酒旅等共享充电宝主要应用场景迎来强劲回暖外,智能手机充电需求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再叠加其他有利因素,成为共享充电宝行业加速前进的驱动力。


共享充电,将生意做到海外去
品牌方舟了解到,即使海外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很高,但是共享充电宝并不是街头常客,且在早期,用户使用这一产品时还存在不少消费痛点。



在国内,用户可以使用本土社交应用如微信、支付宝等进行扫码付款及使用共享充电宝,方便快捷。

但这两个应用并不是海外用户首选,共享充电宝缺乏能够匹配日常APP使用的相关程序,导致租用麻烦。


另一与国内不同的是,此前国外大部分户外电源为充电站或储物柜,或是只能固定在一个地方充电,待充好后再离开,或是将充电时将手机锁在一个充电设备里,无法边充边用,更不能随身携带。


这类充电设备不但使用过程非常不便捷,且价格也非常昂贵,折算成人民币约20块钱1小时,与国内相比,性价比极低。

与中国蓬勃发展的市场和成熟的技术相比,海外市场还有待开发,很多用户的户外充电需求无法满足,让新兴品牌和初创公司看到了巨大商机。


其实,早在2017年,就有共享充电宝进行海外初步试水。


但当时国内市场尚未饱和,并没有品牌在海外大量投放,因此被人认为是“噱头大于实际”。

2019年以后,共享式充电宝逐渐进入欧美市场,用户租赁充电宝的习惯逐步养成,海外消费环境正在改善。

这些因素加速了国内品牌出海的进程,直到现在,依然不断有新兴品牌加入出海赛道,试图在海外市场抢占先机。

为何要在海外做共享充电宝,除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消费需求,中国企业自身的优势也是一大助力因素。

首先是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成功经验,能够在国内一片红海中生存下来并实现盈利的,证明其品牌实力和运营策略已经经过市场验证,有一定的打法经验和出海基础。

其次,这些出海企业背靠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和制造基地,中国3C类产品及共享产品生产制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保障了共享充电宝出海的产品供应和技术支持。


据霞光社报道,PowReady已经在欧洲的20多个不同城市铺开了几千个移动电源点。


品牌方舟也了解到,目前,PowReady的海外APP在谷歌应用商店下载超过1万次。

据了解,此前PowReady的充电宝租赁价格为1英镑每小时,今年则调整为3英镑每小时,最高单价约为25元人民币。

相比国内2-5元价格区间而言,这个客单价实属高昂。


不过有专业人士分析道,其实,相比国内共享经济成熟的市场环境,海外大部分用户对这一事物的认知尚属空白。


在“户外用电焦虑”下,用户对此类共享产品的价格不敏感,相比3英镑一小时,他们会更关注这一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是否能解决应急用电的需求。

这一认知也就为共享充电宝品牌营造了有利的高利润市场环境。


海外充电宝从顺应市场,到带动市场
目前大多数运营海外市场的共享充电宝品牌都将自己的主战场放到了各地的游客区和交通枢纽,ChargeSPOT更是推出了所谓“跨国借还”的服务,主打的就是亚洲游客市场。



但是从内地市场的统计数据来看,餐饮、室内娱乐场所和商超等场景才是共享充电宝高频使用的场景。

根据艾瑞咨询的行业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消费者共享充电宝使用场景分布中,超过52.7%的受访者表示有在餐饮类场所使用共享充电宝的习惯,而景区和市内交通枢纽则因为难以借取而榜上有名。

换句话说,共享充电宝如果只面向旅游景区和交通枢纽,不仅需要更高的前期投入,同时覆盖的用户范围也极为有限。

但只要挖掘用户的日常使用场景,共享充电宝在海外市场依旧可以获得广阔的用户前景。


但问题在于共享充电宝该如何刺激用户使用他们的产品?或者说共享充电宝该如何尽快耗尽用户手机的电量?其实从共享充电宝发展活跃的市场中我们就能看到端倪。


以中日市场为例,中日两国首先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人们对移动设备的依赖程度也更高。

其次共享经济的概念在这两个市场已经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就像共享单车一样,共享充电宝作为共享经济的一部分,满足了用户短期的移动充电需求,节约了个人购买充电宝的成本。


但最重要的还是中日已经完成了低成本移动支付技术的普及,让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手机进行支付。


共享充电宝服务通常与移动支付平台结合,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使用App轻松租用和归还充电宝。

这种便捷的支付方式促进了共享充电宝市场的发展。


换句话说,如果想让共享充电宝在海外生根发芽,用户需求、用户习惯和配套设施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做到了这三点,海外充电宝就能带动市场,迎来新机遇。


本文链接:http://www.fyepb.cn/news/news/20230515634000.html 免责声明:此条信息由编辑或作者发布在环保设备网站,内容中涉及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此商家承担,请自行识别内容真实性!